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残疾人风采 > 正文

“拐杖支书”

日期:2016-12-20



——记“美丽河北•最美残疾人”冀海林


冀海林,59岁,成安县道东堡乡东大姑庙村党支部书记。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终使双腿落下残疾,以致他不得不常常拄着拐杖走进每家每户问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也因此得了个“拐杖支书”的绰号。

东大姑庙村在成安县城北5公里处。以前是全县有名的穷村、乱村,人们说该村有“三多”:光棍汉子多,红薯面子多,砖头蛋子多。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凭着一片痴心,用执着的追求,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忍受着病痛折磨,一心扑在服务群众上、服务企业上,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硬是让一个全县有名的后进村变成了市、县文明村。他以自己的羸弱之躯,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创业奉献之歌。

 

赤心为民终不悔

冀海林一心为民着想,无论是整修街道、请专家授课、联系业务,还是创办企业、化解群众矛盾,他总是一马当先,全身心投入。前些年,冀海林出现腿痛症状,但当时村内修路、省市专家来村授课和饲料厂开工等工作正处在关键时候,他忍着疼痛,一心扑在了工作上,结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就是后来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他也不忘村里工作,在床上对每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大病初愈,刚能拄着双拐行走,又碰到了抗击非典,他不顾全身的疼痛,带领一班人做好各项防疫任务,受到县委的通报表扬。他就是这样一位“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人。

针对以往村务不公开、群众意见大的问题,冀海林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群众代表大会和全体党员大会,对群众最关心的财务、政务、计划生育、电费等问题,一笔一笔地公布收入和支出情况。2004年春天,该村变压器被盗,需要买2台新的,变压器市场正常价格向群众做了公开通报。后来冀海林通过关系省下了6000元,这件事当时只有几名干部知道,有干部提议用省下的钱解决点电话费,冀海林当即一口回绝:“不中!”文明生态村创建中,经他手的水泥有700多吨,有人劝他,你为了村里的工作耽误了治病,结果多花了那么多钱,还落下了残疾,你留点水泥把房子翻盖翻盖,群众会理解的。他只有一句话:“我不做这样的亏心事!”

用电问题一直困扰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怎么才能改变村里的用电难?这时,他偶然听说成安至肥乡南王固有5公里的高压线路闲置不用,就骑上自行车跑到邻县电力局,苦苦哀求收买这些电线电杆。该局负责人被他的精神感动,终于答应以8000元的价格出卖。怎么凑齐这8000元,他先做通妻子的工作,把自家里仅有的1000元存款拿了出来,其他干部、党员见状,也你50元我100元,终于凑齐了8000元。高压线进了村,制约村经济生活发展的电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1995年,东大姑庙村统一规划了田间道路,并利用5年时间在规划成方的耕地上,铺设防渗管道12000米,新打机井40多眼,上节能变压器7台,为全村农业持续增收打下扎实的基础。该村都是大片的良田,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但由于各家各户底子薄,买不起大型农机,只能靠人畜劳作。为了减少农业耕作成本,冀海林带领干部、党员多方筹资36000元,买了一台55马力拖拉机,由村干部当机手,义务为全村耕种,每亩只收10元钱油价补偿款。这项制度自1990年以来一直坚持着,仅此一项每年为群众节省耕作开支数十万元。


拄拐跃上富裕路

在冀海林上任之初,全村浇不上地,照不上明,群众收入低,村内矛盾大。他上任时,全村账上不但没有1分钱,反而欠了7000元债务。冀海林先从内部班子抓起,把有威信、有能力、群众认可的党员、群众代表选进村两委,严格分工负责制、财务管理制度和一系列约束机制,做到公开公正;从群众最关心的水电等问题做起,解决了村里过去留下的特殊照顾“老规矩”,经过全部整改,全村的生活和农业用电彻底改善,还打了水井,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要真正让农民脱贫致富,必须走产业化路子。他拄着拐杖多方奔走,积极寻找能让群众致富的好项目。经过冀海林多方考察,2001年东大姑庙村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000吨的秸秆压块饲料厂,安置农民工50人,年经济效益可达10万元以上,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创造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又与改制后的县良棉厂联系,联合建立起“东庙种业有限公司”,率先在全县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使全村确立了以优质棉良种繁育的农业主打项目,每年平均增收30万余元。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服务让全村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每年村里棉花的种植面积都在1800亩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千万以上,并辐射到周边其他20多个乡、村。由于公司诚实守信、技术过硬,先后又有六家国内外棉花种子公司主动上门签订合同,棉花良种繁育基地辐射到河南、河北两省九个县,合同种植面积4000余亩。

为了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冀海林探索了三条道:首先,劳务输出,通过成安县劳动服务公司把年轻力壮的人输送外出打工,经过20多年的打拼,这些人现在发展很好,已成为带动村里劳务输出的主要渠道;其次,村里组织了建筑队和运输队等,上了年纪的人就在本村务工,还可以兼顾家里农活;再有就是到本村的企业中去寻找工作或者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良种繁育,促进增收。

在“拐杖支书”的带领下,东大姑庙村的村民们生活越来越有信心,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偏僻小村美如画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冀海林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短短的几年内使东大姑庙村发生了喜人变化,村民富裕,风清气正,集体经济强大,已成为闻名全县的好村了。但是,村容村貌不整,道路坑洼不平,脏乱差现象还依然存在,成了建设一个整洁美丽的新农村是冀海林的梦想。上级号召创建文明生态村时,东大姑庙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首批创建村。冀海林和村两委一班人,马上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他本人则忍着疼痛,东奔西走筹措资金,协调各种事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冀海林拄着拐杖,筹集到了65万元资金,把村里的10条主要街道和20条大小胡同,全部硬化成了高标准的水泥路面,路两边留有花池,栽种上了核桃树、垂柳、杨槐、榕树,率先在全县实现了街道硬化“户户通”。同时,还给每条街巷设置了路名牌。本村至河町的1000米道路全部硬化,实现了与河町商贸小区的对接,大大助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彻底告别污染,冀海林决定在村里推广沼气这一清洁能源。他带领干部群众分期分批到外村参观,回来后,一面大力宣传建造沼气池的好处,一面与干部党员充当先行官,建好沼气池做好示范。清洁卫生节能省钱的沼气逐步被群众接受了,目前村里已建成沼气池100多个。

为节约土地,美化环境,该村还投资27万多元,创造性地将“两室”改建与小广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起一座集办公室、科技资料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道德评议室等多室集一体的多功能、高标准村“两委”办公楼。楼前宽敞、美丽的小广场,成为提高群众素质的坚强阵地和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为提高村民素质,他先从娃娃抓起,通过多方筹资,建起了一座投资31万元、拥有20间教室的高标准教学楼,并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不仅方便了本村孩子上学,还吸引了周边村甚至肥乡县的学生前来上学。村里还有幼儿园,园内滑梯、秋千、玩具一应俱全。和学校并排的一幢两层小楼,是集文体娱乐、会议活动、图书阅览、村民培训为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前是健康休闲广场,摆放着各种健身器材,广场两侧是文化墙,村里的乡土画家大显身手,画满了以邯郸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成语故事。

东大姑庙村已经成为闻名全县的富裕村,平展展的柏油路直通进村,徜徉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平整的水泥街面绿树掩映,整个村庄被无际棉田和绿树环绕,小小村庄美景如画。

2106年,大姑庙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现在景观广场、环村绿化景观带已经初现美景,村内道路正在整修。更加宜居的美丽乡村将很快建成。

冀海林是一个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大能人,他十分了解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得上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信任。上级曾委派他兼任北刘庄、大堤西、西大姑庙等村的支部书记,这些村的组织建设、村容村貌、社会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由于成绩突出,他连续16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当选为中共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2009年被省委授予全省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201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2013年,冀海林入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联合组织征集的农村改革先进典型,并应邀参加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倾注三农•情满大地”综艺晚会,他的事迹素材在晚会播出。




友情连接: | | | |